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[转载]欲强国,先富民
本頁主題: [转载]欲强国,先富民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云中雀


級別:聖騎士 ( 11 )
發帖:2548
威望:669 點
金錢:101429 USD
貢獻:1024 點
註冊:2019-10-01

[转载]欲强国,先富民

转自 铁锤微观



今天的标题,绝不是为了迎合大家,而是我发自肺腑想表达的观点。讲真,富民才能强国,这本来就是经济学内在的基本逻辑。

欲强国,必先富民,更是几千年来中国和世界强国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。遍览古今中外,我们找不到一个忽视富民却取得国家富强的成功例子。

文章开头说这些,大家可能云里雾里,这要书接上回说。

岁聿云暮,商业银行宣布第三次存款降息,银行用行动喊话全社会:不欢迎存款,尤其是长期存款。这意味着,存款赚不到钱,更抵抗不住货币贬值的时代真的来了。换句话说,存钱这件事越来越没有搞头了。



意料之外的是,12月LPR按兵不动,这个数据是锁定明年一整年的房贷利率,现在连装都不装了,直接以拙劣的行径吃定明年一整年的房贷降息支出,这等于给了银行整整一年的时间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。

没等来贷款降息,等来了存款降息,其本质是银行在不断拿老百姓的存款补贴自己——存款降息节省的利息支出,远高于贷款降息让利的成本,即让利是假,抽水是真。

这件事已经聊过了,同样的事情,为什么要说两次?

因为这一事件,很好地映射了当下国人消费、贷款、储蓄的真实现状,更暴露了当前经济稳增长面临的核心问题:居民部门加不动杠杆了。

甚至于,老百姓对政策早已脱敏,因为大家已经认清宏观政策是“口惠而实不至”。


先看三组数据:1、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17.84万亿,今年前11个月又增加了14.69万亿,相当于全国人均多存了1万块。



这是过去15年住户存款新增走势图,换句话说,过去两年我们再次很好地践行了“中国人爱储蓄”的理念。结果是全国人民存在银行的钱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35.53万亿,即人均存款超过9万元。

这两年大家为什么热衷于存钱?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,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,存钱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取微薄的利息,而是防患于未然。

宏观层面迟迟不愿加大民生福祉和保障投入,数以亿计的普通人只能用传统的存钱方式应对未知的风险。

尤其是大龄农民工,之前的文章说过,受工厂放假、地产寒冬影响,这类人失业、降薪早已成常态,不得不提前返乡,越来越边缘化,甚至成为社会的边角料,不管他们如何努力,都无法赚到更多的钱。

更不要说,他们肩上扛的还有房贷、赡养老人、抚育子女等压力。所以,能保证他们把日子过下去的,只有安稳且足够的存款。



2、过去一年住户贷款仅新增5.09万亿,定期存款却新增16.63万亿。其中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房贷,过去一年累计减少了4400亿,归根结底是因为居民部门在提前还贷和换贷。

房贷负增长,但今年前三季度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还是累计上升了1.9%,原来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才是居民加杠杆的主要方式。

“换贷”推升居民部门负债率的事情,还是头一次发生,这和前些年的负债率狂飙有本质区别——以前是主动加杠杆,现在是主动降负债。



3、都不消费、不买房、不贷款,结果便是CPI持续低位运行,11月份更是同比下降0.5%,创2009年9月以来的新低,整个市场都在通缩的阴霾中打颤。

另外,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,11月份M2的同比增长10%,M1同比增长1.3%。M1-M2剪刀差创2022年1月以来新低。



之前的文章说过,M1-M2增速之差不断走低,说明市场上的活钱少了,死钱多了,即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定期存入银行,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,未来可利用的投资机会有限。

反映到现实就是,大家都不愿意投资,都知道银行利息很低,但也好过瞎投资血本无归——排名前五的财富公司都雷了,数十万高净值人群被收割;全球股市暴涨的年份,我们却在2900胜利撤退……凡此种种,折腾一圈发现,原来躺着才是守住财富最靠谱的做法。

以前是“我不理财,财不理我”,现在是“我不理财,财不离我”。

回过头来看,两年前某专家说的,“买理财、买基金、买股票,甚至买房,都可能让你返贫”的观点,真有先见之明。

上升到宏观经济,则是货币流通速度变慢,经济运行效率降低,活力减弱。其中房地产销售萎靡不振是不可忽略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基于这三个赤裸裸的现实,我们再来看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举动,银行降低经营压力是浮于表面的因素,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,无形之手希望适度降低储蓄率,将躺在银行的钱赶出来,到市场上吃喝玩乐买房买车。

钱只要流动,消费交易只要存在,就能拉动经济增长,这才是高层希望看到的局面。

回过头来看,2023年5%的经济增速目标的兑现虽然稳了,但必须承认这是靠堆积债务实现的,注定不可长久:今年前三个季度,宏观杠杆率上升了13.5%,政府的债务同比增速为12.5%。

说来说去,都是迫不得已,因为现在收入很不稳定,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,日子过得都很紧巴,但支出却是刚性飙升的,所以除了不断负债,貌似也没有其它解决办法。

基于此,明年降息降准是必然的,即LPR下调是大概率事件,但千万不要觉得贷款利率会比存款利率降得多,因为银行从来都不是慈善机构。

更长远来看,我国一定是低利率,甚至是负利率,因为要兑现稳增长,就需要大家多贷款。而在收入增速不断下滑的背景下,只有不断降低贷款成本才能匹配低收入,以便大家可以扛住债务。

低利率往往伴随着经济不活跃,它的最大特点就是,钱会越来越难赚,蛋糕就那么大,都想多分,那就只能拼命卷了。

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,繁荣周期,大家一起发财;下行周期,贫富分化加剧。


另外,从历史规律来看,低利率时代,任何高收益的东西,大家都要加倍警惕,因为很多看似美好的东西,其实都隐藏着黑暗:你想要它的收益,它想要你的本金。

我很不想泼冷水,但还是想问,如果存款真的零利率,还有人热衷存钱,该怎么破?

网上都在讨论“余钱该去哪”,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“余钱在哪”恐怕才是主要问题吧。

这同时也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银行里的存款到底是多数人的还是少数人的?

真相其实挺残酷的,现实中不到2%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。


所以哪怕2024年继续加大刺激消费力度,继续降首付、降利率鼓励买房,大抵也是无济于事的,因为真正有需求的人没钱,而有钱人房子、车子又都不缺。氪金游戏倒是可以消费一些,现在连充值都要设置上限了,富人花钱的渠道就更少了。

综上,企业贷款了,也生产了,但是居民部门收入下滑,并没有形成消费订单,而是把为数不多的钱存在银行了,这正是内需无法崛起的原因。

换句话说,居民收入下降→减少消费→企业订单减少→利润收缩→没钱发工资→居民收入减少→继续减少消费,形成了一个闭环。



提高收入,这就是当前经济循环急需打通的点。

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


现在是怎么做的?一边向生产端企业大量放贷。

过去一年,非金融企业贷款增加18.34万亿,但活期存款却减少0.76万亿。另一边,前10个月企业利润同比下降7.8%。

事实摆在眼前,拼命输血只能给企业续命,却不能让它们盈利。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,现在的处境非常尴尬,没利润空间还得靠贷款输血。

另一边,政府部门加大财政刺激。最具代表的做法有两个,一是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债额度;二是全国财政赤字率由3%提高到3.8%左右,增发一万亿特别国债。

众所周知,需求来自居民、政府和企业这三个部门,现在是勉强靠政府加大投资在撑。

那么参照以往,2024还有哪些手段可用呢?

收入的根源是分配,现在聊分配不合时宜,也比较敏感。


有人说,学习美国直接发钱,也不是不能学,但通胀的代价可能更大,因为我们没法通过加息让全球买单。

发钱不切实际,但其它途径的放水似乎已成必然。理论上来说,只要息差不倒挂,降低长短期息差的扭转操作就还可以继续,直到存钱无利可图,旨在逼着大家尽可能减少储蓄。

当然了,放水本来就是有成本的,会拉升通胀,会抬高生存成本边界线。在技术红利消失、经济低迷的情况下,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,先发出工资再说吧。

拆房子和拉股市呢?事实证明这是让民富最快捷的办法,但问题是很难通过这两个途径强拉,一是房子拆不起,且副作用大。二是股市虽然底部信号明显,且监管频频出手,但囿于多数人的信心被今年的深熊行情砸的七零八落(今天(12.26)指数跌破2900,创下2023年最低收盘价)。若想立竿见影,除非打破重塑,从源头上改变制度,这更无异于天方夜谭。

不过我注意到,这几天,很多人说2024年房股会迎来大幅反弹,我不置可否,但愿吧,如此两难也就自解了。

最后再唠叨几句,目前经济循环的根本问题是居民收入不足,收入来源于充分就业和企业业绩,这都需要足够的国内外订单支撑。

可国外订单在缩水,国内订单短期又补不上缺口,这个青黄不接的当口多数人注定痛苦,同时不可避免被淘汰出局。

宏观层面更应该对过去几年的简单粗暴管制、杀鸡取卵式割韭菜、资源高度集中且低效,深刻反思,不能重蹈覆辙。

如果你问我个体该怎么对抗大势,其实我也很迷茫。但有两点要说,第一,我要说一句正确的废话,抱怨没有意义,认清现实更重要,现在练就极强的个人能力,拥有一门吃饭的绝技,比什么都强。第二,不折腾,尊重客观规律,做好迎接黎明的准备。

全文完,既然看到这里了,如果觉得不错,随手点个赞吧。


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



赞(104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2-27 19:40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2(s) x3, 01-17 01:10